本报记者 樊伟宏 通讯员 扈艳华
每天8时,王兵准时出现在实验室开始忙碌,作为澳门威士尼斯人网站204车间试验组组长,18年来,他发自内心地喜爱且珍惜这份事业。“要尽最大努力,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。”他憨厚朴实的笑容透露出对制药工作的坚持和执着。
一线岗位 连干18年
1972年,王兵出生在博山南庄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,姐弟四人中,他排行老三。虽然当时考大学的热度远不及现在,但父母的眼光却格外超前,即使勒紧裤腰带,也要让四个孩子都考大学,最后王兵没有让父母失望,顺利考上了兰州大学化学系。
“父亲读高中时通过了海军测试,与大学擦肩而过,于是他便把自己的大学梦想寄托在了我们身上,从小我便对化学充满了兴趣,上大学后更是如鱼得水,大学毕业后,我顺利来到澳门威士尼斯人网站工作,直到现在。”王兵说。
自1996年7月入厂后,王兵一直在204车间生产一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,这一干就是18年。由于善于钻研,埋头实干,他取得了一批科技进步成果。也正是由于对工作的喜爱,他先后获得了首届淄博市医药行业十佳技术创新人才、山东省省属企业青年十杰提名奖、振兴淄博劳动奖章、淄博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。
攻难克坚,板凳一拼睡在实验室
王兵的工作主要是进行产品研发和制药工艺改进,其实就是一个“从无到有”的过程。用王兵的话讲,他的每一次尝试都好比是在向湖水里扔石头,先打起一圈涟漪,通过波纹分析离目标还有多远,然后继续扔。“早晚有一块会打中目标,只是过程或长或短,不过没有尝试就不会有成功。”
据王兵介绍,几乎每一次创新研发,都要经历百次以上的失败,面对这些失败,王兵显得非常淡然。“任何尝试都会有失败,做这一行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的知识,需要摸着石头过河,不断积累经验,失败百次怕啥。”
有时候为了观察某项反应,王兵需要连夜作战,各式各样的器皿和试剂取代了家人的陪伴。对此,王兵并没有觉得很辛苦。“我就是喜欢这份工作,再苦再累也觉得值得,有时候和团队做实验做到很晚,累了就把板凳一拼睡在实验室里,但只要能做出点成果,帮企业和社会节省点成本,让市民用药用得放心有效,感觉很有成就感。”
凭借这样的信念,王兵带领团队攻克多项制药工艺瓶颈,填补了行业空白。
同事眼中的王兵: 工作中的实干家
谈到王兵,204车间党支书任翔表示,王兵是个实干家,每天工作都很快乐,没活干反而难受。十几年来,他在产品工艺改进、新产品投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为了指导新工艺,王兵会在生产现场日夜坚守,以便能够及时处理生产中发生的新情况、新问题。
车间工程师王宜运告诉记者,他进厂的第一位师傅就是王兵,教会了他很多。“大家搞研究,多是查资料,而王工却是自己思考摸索,很佩服他。”“他做的工艺,不仅考虑成本、环保、安全,而且从工人操作的实际出发。我们都愿意跟着他干。”实验组王锡春说。
“对于职业。喜欢什么就做什么;社会需要什么就做什么。我很幸运,这两点都实现了。我很满足。”王兵说。
刊登于:《齐鲁晚报》2014年4月24日第C06版
网络来源:http://epaper.qlwb.com.cn/qlwb/content/20140424/ArticelY06002FM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