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,在家乡临清被称为“重五”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插菖蒲、抹黄酒、吃粽子、佩香袋。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,这些古老的习俗日渐远去,只剩下包粽子、吃粽子成为“保留节目”。
母亲快七十岁了,从小时候记事起到现在,一直都是自己动手包粽子,可以说我们是吃着母亲的粽子长大的。
端午节的前一天,母亲就忙碌开了:糯米洗净用清水浸泡几个小时,再沥干水分,从山间采摘的粽叶也洗净了,几张硕大的晒成半干的粽叶被掰成一缕缕的,悬挂在房梁下用来捆扎粽子。
吃过晚饭,收拾好碗筷,母亲便坐下来包粽子。只见母亲拿出两张大小不等的粽叶在手中相叠,手指从中间利落地一卷,便卷成了漏斗形,用左手托着,右手放米,放馅料,再放米压实,然后将剩下的粽叶折转包好,一个四角玲珑的粽子便做成了。此时母亲的手指异常灵活,整个动作如行云流水,一气呵成。
包好的粽子五个一捆十个一提的扎好,要沉入事先备好的汤水里浸泡,几小时后放到大铁锅里煮。浸过汤水的粽子煮熟了有着淡淡的稻谷清香,还容易消化,而且在炎热的夏日可多保存几天。
时间不觉已是夜半时分,我们两个守在一旁的孩子早已睡眼朦胧,呵欠连天。“还要煮好久才熟呢,只管去睡吧,明天早起就有的吃了。”母亲一边揉着酸胀的腰,一边打发馋嘴的我们睡下,自己则常常要忙碌到凌晨才能歇息。
端午节的早上,我们兄妹两个是从满屋清香中醒来的:灶上大铁锅里咕嘟咕嘟煮着大蒜头、鸡蛋与粽子。一家老小空腹先吃几瓣煮得软烂的大蒜头,再吃粽子和鸡蛋,母亲说这样有益身体健康。
如今街上卖的粽子包装精美,口味多样,可我还是最喜欢吃母亲包的粽子。这粽子裹进了母亲浓浓的爱,才会如此香甜,让我恋恋不舍、回味无穷。(陈忠 澳门威士尼斯人环绿公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