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侯,最盼望过年,过年不但有新衣服穿,还有平常难得能吃到的好吃的。年将至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过年的物品,蒸馒头、包豆包、炸丸子、炸套果,忙的不亦乐乎。我最爱吃的就是炸套果。这道炸套果是很传统的小吃,在我老家过年几乎家家都做,满街飘香。
在我小时侯,各家的主妇们往往会选一个晴朗的日子做炸套果。头天把年糕泡软,放入面粉和面,一般做两种味道的,甜的加糖和少许白芝麻,咸的加盐和少许的黑芝麻。主妇们把面擀薄擀成一个大饼。擀面的工作要求很高,厚薄要恰到好处———太厚不容易炸透,太薄又容易炸糊。我的母亲心灵手巧又热心,擀好自己家的后会帮助邻居大婶子、大娘们,一边聊着家常,一边擀面,院子里洋溢着欢乐。
面擀好后,把面卷在擀面杖上用刀在擀面杖上一切,切成一沓长条,再切成馄饨皮一般大小。在面皮中间切三刀,然后从中间套一下。这样的半成品我们叫做“炸果坯子”,炸果坯子要摆在盖垫上放在通风处凉晒。本来软软的炸果坯子经过几天风吹日晒就变干了。然后柴火劈好,漏勺找出,盛炸果的大盆也准备好。炸果坯子就要变成美食了。在我们家通常是父亲烧火、母亲来炸。父亲小心地烧火———火太旺容易炸糊,火不旺又容易炸硬。母亲手脚麻利地把一个个炸果坯子放入油锅翻几下,控一控油倒入盆里,再把新的炸果坯子放入油锅。火苗在灶膛里跳跃着,油在锅里翻滚着,炸果们则在激动地“舞蹈”着。我们兄妹几个时不时跑进去抓一把炸果出来,“小心,别烫着”,母亲的叮咛还没说完,我们已经跑出去和伙伴们玩了。
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,吃着炸套果、嗑着瓜子、聊着家常,其乐融融。吃剩的炸果放在塑料袋里,扎上口可以吃到正月。
后来我出嫁了,我们老家有个规矩,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三十、初一。知道我爱吃炸果,每年初二回娘家母亲都会给我带上一大包。一个春节下来,总有炸套果的香味在舌边缠绕,这种味道里寄托着家的温暖。(白玉荣 离退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