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日早晨上班,从西五路走,看到路边的那片海棠林已经含苞待放了。正值春光明媚时节,含苞欲放的花蕾一抹嫣红,如胭脂美人般楚楚动人。等到周末有了空闲,我便带上相机赶赴这场与海棠的约会。
春光中的海棠,迎风挺立,花枝招展、重重叠叠、灿若云霞。特别惹人怜爱的是海棠花瓣,粉中晕红、柔嫩妩媚,宛如美人面色。无怪乎古人常常把海棠和美丽的女性联系起来。
最早用海棠来比喻美女的,据说是那位著名的多情皇帝唐明皇。相传一年春天长安宫中百花盛开,唐明皇召杨贵妃一同赏花。杨贵妃因宿醉未醒,眼波迷离、姿态娇慵。唐明皇见后觉得别有一番美人情致,不仅感叹道:“海棠睡未足耳。”也就是说,杨贵妃此时就好象海棠花刚睡醒的样子。人们如果欣赏过清晨还带着露珠的海棠,就会明白唐明皇这个比喻的贴切了。从此,“海棠春睡”就成为汉语中一个暗寓着睡美人意象的美妙词汇。
到了宋代,又有一位著名的多情诗人苏轼以海棠比喻美女。他在一首海棠诗中写道:“东风袅袅泛崇光,香雾空朦月转廊。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。”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,月色朦胧、海棠花影映着月光若隐若现,庭院深深、暗香浮动。如此良辰美景令诗人流连忘返,陶醉之中又生怕好景不长,这时便出现了那个情真意切的名句:“只恐夜深花睡去。”在这里,海棠花在诗人的眼中似乎成为幽会的佳人。
值得注意的是,唐明皇只是用海棠花来形容美女,而苏轼则是用美女来形容海棠,也就是说,苏轼是在以一种情人的目光欣赏着春夜里的海棠。在这里,自然景物已经不仅仅是审美的对象,而且成为感情寄托的对象,它已经人格化了。
然而,更懂得欣赏海棠的当属著名的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,在她的《如梦令》中这样写道: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。试问卷帘人,却道海棠依旧。知否,知否,应是绿肥红瘦。”她用“绿”字代指满枝的绿叶,用“红”字代指枝头的花朵,“肥”替换了“多”,“瘦”替换了“少”,逼真地写出了人物的伤春情思。
而现在,我站在这几株古老的海棠树下仰望满树的花朵,俯视树下迎风飘零的花瓣,感觉虽然会绿肥红瘦,春光短暂,但是海棠依旧年年盛开,只要我们不缺少那颗善感的心,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总会看到别样的风景。
(焦学军 澳门威士尼斯人网站机械动力部)